阿里山植物園的稀客~藍腹鷴
關於生態,不管是現場還是文字的敘述,一直都要謹守「敏感」的分際。
大部分來訪的遊客,相信都是對生態充滿興趣而來。不諱言的,我們的教育對自然野地正確的認知、探索,依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就像很多人看到動物出現在野地,有的都會出自「好意」來餵食,說好聽一點,就是擔心野生動物沒得吃,其實野外到處都是食物來源,牠們最不需要的就是人類的食物。
同樣的道理,小笠原山、阿里山植物園一直以來,就是少數野生動物的棲地(例如帝雉),沒有人類的干擾,牠們應該會過得更好。
這些年來,隨著帝雉在小笠原山的盛名遠播,慕名而來的遊客變多了,還有很多拍生態的攝影人,也扛著重裝備前來等候。
如果您曾經在此和帝雉巧遇,也許正因為您做到了「不干擾、不喧嘩、不餵食」等三不,帝雉和牠的同伴們,遇到的都是良善的遊客,所以巧遇其實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平衡點。
最近耳聞有部分「熱心人士」將「餵食」等不良風氣帶到小笠原山和植物園,如果您正好遇見,也請主動規勸,生態是敏感的,一旦失去了平衡,想要恢復就要付出代價,而我們禁得起這個代價嗎?
近幾個月來,阿里山植物園也出現了少見的藍腹鷴,關於新來的夥伴,因為敏感,所以暫時無須透漏太多資訊,想巧遇的朋友,請耐心等待就是了。至少我也是等候多時才巧遇到的。
最後再次提醒大家:生態是敏感的,當您靠得愈近,生物自然就離妳愈遠,保持距離是最佳的視野。